Hi quest ,  welcome  |  

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趋于多元化

24/04/2013 |  人民日报

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发达国家经济复苏高度同步的进程相比,目前美日欧三大经济体正趋于走上不同的复苏进程:美国的虚拟经济实体经济都较为稳健;日本因实施“安倍经济学”,虚拟经济开始回升,但能否拉动实体经济还是未知数;欧元区尚未摆脱主权债务危机,无论是虚拟经济还是实体经济都尚未展现复苏迹象。考虑到过去一年多新兴市场大国增速放缓,世界经济复苏的格局正在发生重要变化。

  展望世界经济复苏前景,首先需要判断我们所处经济周期的阶段。如果说国际金融危机在爆发后的最初3年表现为私人债务危机的话,那么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金融危机已经进入主权债务危机阶段,这是各国政府大规模干预的结果。因而,世界经济复苏的前景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达国家应对主权债务问题的措施。迄今为止,美日欧先后推出程度不同的量化宽松政策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时间最长,规模最大;日本的量化宽松政策推出时间晚于美国,但规模甚至超过美国;欧元区在量化宽松政策方面最为保守,这主要受制于德国的政策理念。
  然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量化宽松政策的风险也是非常明显的。一方面,量化宽松政策对内有可能在拉动实体经济增长之前吹大资产泡沫。比如,过去4个月间,日经指数升幅已超过40%;美国股市更是创下危机爆发以来的最高点;公司债市场繁荣没有有效拉动投资,而是推动了企业并购。如果量化宽松政策不能拉动经济增长,滞胀就会成为不可避免的结果。另一方面,量化宽松政策对外注定要引发本币汇率贬值,这不仅会给贸易伙伴带来负溢出效应而且还会直接损害外国债权人的利益,尤其是对美国这样近一半主权债务由外国投资者持有的国家。近期,日元汇率大幅贬值已经遭到主要贸易伙伴的质疑。
  目前,美日采取量化宽松政策的趋势不可逆转,欧洲央行是否跟进还存在不确定性。即便欧洲央行在外部压力下选择跟进,美日欧都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其对实体经济的拉动效果也还是未知数,将取决于经济运行机制的改革能否配套
  如果说发达国家经济的难题在财政领域,那么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难题则集中在金融领域。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的经济增速放缓看起来主要是受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冲击,但实际上可能是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发展阶段的转折。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的10年是新兴市场国家增长的黄金时期。这一方面源于良好的外部增长环境,更重要的是这种高速增长建立在大规模信贷投放基础之上。而在危机阶段,不同于发达国家,其金融泡沫没有得到有效释放。由此形成了目前经济政策选择的两难境地:面对外部负面冲击,国内经济增速放慢,却因担心通胀而不能实施大规模经济扩张政策
  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及其效果都有很大的差别,因而短期内世界经济复苏的进程将趋于多元化。




中国增长放缓“焉知非福”
19/04/2013 |  吉密欧 |金融时报
如果你想知道上周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两国的总理去了哪里,只需看看这两个国家各自的汇率走势。


上周澳元汇率上涨近2%,新西兰元则走高近3%,而两国总理当时恰巧都在中国,与中方签署贸易与投资协议,并尽情享受中国政府的款待。
随后在本周一北京时间上午十点整,新西兰元和澳元汇率双双大幅跳水,因为中国当时公布了令人失望的一季度经济增长数据。数据显示,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远低于预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显示,近五年中国贡献了全球50%的经济增长特别是对于大宗商品出口国而言,中国已经成为决定它们经济成就的最关键因素
在经历了三十年年均增速达10%的扩张期之后,中国经济现已进入一个平缓增长的阶段。这对大宗商品出口国而言不是一个好消息。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首席中国经济学家乔虹(Helen Qiao)表示:“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长期潜在趋势增长水平已从约10%降到约8%。”
有些分析师则表示,新的潜在增长水平甚至会更低。
问题在于,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增速最低会降到什么水平,哪些领域会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对于其他非大宗商品出口国和中国自身来说意味着什么。
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马克•威廉姆斯(Mark Williams)表示:“未来几年,所有工业大宗商品生产国都将受到负面影响。但对于美国和英国这样的国家而言,中国经济与投资支出增速放缓的影响微乎其微;事实上,如果这能促使中国政府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以扩大消费支出,那么对于英美等经济体而言,这可能还是一件好事。”
过去十年盛极一时的全球大宗商品超级周期,主要得益于中国异乎寻常的经济繁荣,而这一经济繁荣则是由世纪之交出台的三项极其重要的政策改革推动的
第一项是国企改革,大批国企被关闭或私有化,存留下来的也被免除了种种负担,比如需向职工提供的学校教育、住房以及医疗等福利。
第二项重大改革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这使得价格低廉的中国产品如潮水般涌向全球市场,并且加快了制造业的东移进程。
第三项改革或许最为重要,那就是创立商品房市场。这项政策源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中国政府的一项决定,即将国内多数住房的所有权形式从国有变为住房中住户个人所有
以上三项改革几乎就是推动中国实现令人惊叹的经济增长的全部原因。2000年时,中国还是排在意大利之后的全球第七大经济体,今天它已成长为全球排名第二的经济大国。
但近期在海外需求疲软和国内房地产市场过热的共同影响下,上述强大增长引擎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有所减弱;自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日渐倾向于把信贷当作刺激经济增长的手段之一。
凯投宏观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中国信贷余额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已升至195%,2008年时这一比率仅为129%。
威廉姆斯指出:“信贷增速并不那么重要,信贷与经济规模之比的升速才是关键;从这个指标来看,中国经济存在很大风险。”
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58%。



中国一季度GDP逊于预期,增长展望遭降
17/04/2013 | 方显哲/金正薰|朝鲜日报
中国今年第一季度(1月至3月)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不及市场预期,因此国际投资银行(IB)接连下调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专家也悲观地预测,从第一季度的成绩单来看,很难期待中国发挥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作用。

摩根大通15日公布,将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从原先的8.2%下调至7.8%,降低0.4个百分点。摩根大通在发给投资者的声明中表示:“从长远来看,中国的增长潜力将出现下滑趋势。”

世界银行也将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从年初提出的8.4%下调至8.3%,降低0.1个百分点。法国兴业银行也从7.8%下调至7.6%,澳新银行从8.1%下调至7.8%。


投资银行纷纷下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是因为,中国今年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率仅为7.7%,不及市场预期。这远不及彭博社调查的经济专家的平均预测值8.0%,而且还给中国经济去年第三季度(增长7.4%)触底反弹的市场预测大泼了冷水。

特别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正从出口转向内需,在这种情况下,今年第一季度的内需相关消费和投资不振,因此投资者受到冲击。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仅增长12.4%,与前一季度的14.1%相比大幅下降。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中国新一届政府狠抓反腐工作后,企业减少了招待费用等。中国餐饮业的销售额增长率从去年的13.6%暴跌至今年第一季度的8.4%。投资增长率也仅为20.9%,不及市场预期(22.0%)。

国际信用评级公司也以中国可能出现金融不稳情况为由下调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展望等。穆迪于本月16日将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展望从“正面”下调至“稳定”。穆迪表示:“预计中国金融当局将把重点放在更均衡的改革上。经济硬着陆的可能性逐渐增大。”此前,惠誉于本月9日以中国宏观金融不稳定性增大为由,将中国长期本币信用评级从“AA-”下调至“A+”。惠誉表示:“中国经济存在平均收入低、治理标准滞后、信贷快速扩张等结构性弱点。问题在于,特别是因信贷快速扩张,中国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上升。”

韩国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池万秀(音)表示:“中国政府将经济增长战略从出口为主转向内需为主,把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定为7.5%,但从第一季度的增长率来看,很难超过7.5%。”国际金融中心研究员李治勋(音)表示:“最近受国内外不安因素的影响,今年前两个月中国经济先行指数下降,3月又大幅加强房价控制政策,因此中国经济复苏的动力有可能减弱。”

相反,庆熙大学客座教授全炳瑞表示:“中国第一季度经济增长放缓是受到新一届政府反腐政策等临时因素的影响,从第二季度开始,可能会出现强劲的复苏势头。”




15/04/2013 | 路透

路透北京4月15日 -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一公布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7.7%,低于路透调查预估中值8%;环比增速为1.6%。但多数分析师并不认为政府会因经济增速过低而出台“稳增长”的刺激政策;相反,会在转型升级和制度改革等长效机制方面有更多考量。


主要数据:

--中国2013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7.7%(路透调查预估中值为增长8%)

--中国2013年一季度GDP环比增长1.6%
--中国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6%(路透调查中值为12.5%)
--中国3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路透调查中值为10%)
--中国1-3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9%(路透调查中值为21.3%)
--中国3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环比增长0.66%
--中国一季度工业同比增长9.5%,零售销售增长12.4%
--中国3月投资环比增长1.59%,零售销售环比增长1.23%
以下为市场人士的评论: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 唐建伟:
GDP低于我们以及市场的预期,原因主要还是需求较弱,三驾马车中除了出口略好一些,投资尤其消费都偏弱,这表明经济内生的动力没有完全恢复,拉低了一季度增速。
原来对全年GDP预估为较去年略有回升,主要是基于需求会略好于去年,政策支撑力度也会略强。目前坚持此前的判断,预计二、三季度需求回升力度会略强一些,随着中央和地方政府换届的完成,二季度投资力度可能略高于一季度。
二、三季度GDP增速会比一季度略高一些,有所回升。但7.7%的增速也再次提醒我们,目前经济要关注的不是稳增长,而是如何提升增长的可持续性。这归根结底还是要靠改革,释放全要素的生产力,经济不断的下行将倒逼改革政策的出台和力度。
--第一创业证券研究所所长 王皓宇:
一季度GDP同比增速比较低,在我们的预期之内。尽管出口超预期,但其权重较小,主要还得看投资和消费。分析下来,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 消费增长继续不如预期,仍在九年以来比较差的水平,消费占GDP的权重在45%以上,疲软表现影响GDP回升。二. GDP的另一个大头--投资也不如预期,国五条令房地产投资有调控压力,3月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17.59%,比2月下跌了5%以上;加之去年8月前后批的基建项目开工高峰也过去了,新增投资力量没那么大,此外银监会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管理对投资也有一定的影响。
政府在例行节约,消费之后也不会太好。当前地方政府对国五条的执行力度并不坚决,可能导致4月房价同比数据仍较高,进而令房地产调控的压力进一步加大。房地产投资因此受影响的部分,政府可能会上一些大项目弥补一下。不过总体来看,投资未来仍会在当前水平窄幅波动。
预计未来一段时间,经济都不会太好,会是比较弱的复苏,GDP或运行在7.5%-7.8%区间。我们预计,CPI今年年低于预期的概率大,碍于房价的压力,货币政策也不敢放松,当前的就业也仍然良好,预计决策层将保持当前的政策力度,不会放松,让经济自行调整。
无论是基本面,还是资金面,对债市的支持力度都很大,我们看多债市,股市则相对不会那么好。
--安信证券高级宏观分析师 尤宏业:
3月比去年四季度的情况还略弱,可能有库存调整的影响。也可以看出基建投资的复苏会比预期晚一些,力度也会比预期弱一些。整体来看经济处于底部调整的“箱体震荡”期,难有大幅上升,继续向下的可能性也不大。短周期会有向上的力量,比如房地产、出口、耐用消费品,汽车等。但中周期是向下的,比如持续产能过剩格局带来的压力。
中央的看法是讲长期不讲短期,因此政策的调子预计不会因为经济增速放缓而调整。
虽然3月央行数据显示流动性宽裕,但实际上经济弱、流动性宽松的局面也是正常的。而且流动性对总量经济而言,不一定都会有提振。
改革效果不在当下,至少要几年时间才能体现。现在更像90年代的结构性改革,当时的经验就显示,货币刺激不一定能够有效反应在企业层面。
--民生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 郝大明:
GDP增速基本符合预期,3月投资和工业增加值同比低于预期。最终需求(消费和出口)制约增强,根据发电量预测的轻工业增加值增速偏低。
二季度宏观调控向稳增长倾斜,经济将温和向上。维持2013年经济温和复苏、全年增长8.0%左右、四个季度GDP同比增速逐季提高的判断。
--荷兰国际集团(ING)驻新加坡亚洲经济研究主管 TIM CONDON:
这数据或可说明为何第一季有如此多流动性支撑。
工业生产意外疲弱,这是GDP疲弱的原因。从这一点来看,对于GDP的预估料降下修,我们肯定也会重新检视自己的评估。
--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 李慧勇:
一季度数据低于预期,主要是3月出现异常。3月以工业生产为代表的生产活动明显低于1-2月,而投资下降跟房地产投资回落有关。
目前面临两大变数,一是房地产调控对房地产销售和投资的影响,现在各地执行细节不是很明了,使得房地产销售投资具有不确定性,二是禽流感可能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影响。
全年GDP增速我们原本预计在8.2%左右,从目前情况下,更大概率落在跟去年持平的水平。
--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副总裁 胡艳妮:
整体而言数据都在预期之内,最近市场的预期都降下来了,预计上半年整体经济表现还是会比较温和。我们此前对一季度GDP的预期是7.8%,数据基本正常。
3月工业增加值增速没有到9%,略微偏低,与整体需求依然不旺有关,经济动力还是不足。零售销售方面现在还处于缓慢回升态势,不是太强劲,但也差不到哪儿去,今年全年零售销售增幅预计会在12.5%-13.5%之间。
从3月一系列数据看,政策方面的变化不会太大,至少不会收紧,但宽松也不太可能,一宽松就会有通胀预期。央行估计会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进行微调。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宏观分析师 薛鹤翔:
一季度GDP等主要经济数据低于预期,表明经济复苏弱于预期。原因主要有:经济需求依然较弱,导致库存回补力度弱,中上游产业景气度弱;另外是3月份拖累因素,如中国政府反腐败力度强、禽流感疫情等对国内消费的冲击;从一季度的融资不错的情况看,预计二季度的GDP和工业相关数据会有所回升。
--海通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债券研究员 姜超:
7.7%的增速低于我们以及市场的8%预期,形成鲜明反差的是,货币余额达到100万亿元,M2与GDP比值达到200%,过去靠货币扩张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效果目前来看是越来越差。因此从这一点来说,未来应该是约束货币扩张,降低通胀和金融风险,接受较低的增速,换取较高的质量。
经济增长二季度可能还是比较稳定,但很难超预期。总体来看,目前经济增长瓶颈越来越大,对增长不能期待更高,应该是换一个角度,经济增速低一些而结构更加合理,可能是更好的事情。
--华创证券研究所副所长 华中炜:
一季度经济增速低于预期。目前经济看来波动比较频繁的情况,忽冷忽热,这是历史上少见。总体上看还在一个07年以来的整体产能过剩背景下的需求不足通道中,目前还没有走出来,我们很多看到数据都与此有关,包括制造业投资在下滑,基础设施投资不是遍地开花,很多项目要考虑投资和收益比,还有出口不旺,这就是与整体产能大释放有关,这种状况可能会延续一段时间。
我们看到好的地方是,无锡尚德的破产重组等,看出政府把产能的消化和产能过剩作为工作重点之一,经过一段时间调整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才有可能,目前的波动是在大格局里的表现。
估计二季度的经济同比数据还是会高一点,但总体看还是在底部的徘徊的状态,大的格局还是在去产能的进展中,短期内的需求没有强烈回升的迹象。
政策不会针对短期经济波动有非常强的反应,而是针对转型升级和制度改革等长效机制方面有更多考量。
--浙商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 郭磊:
数据明显低于预期,对市场来说应该是大跌眼镜的。首先是消费数据并未从2月低点真正起来,在乘用车等先期数据比较好的情况下,3月消费只有12.6%,证明耐用消费品消费并未形成趋势性回暖的力量。
其次是房地产投资,市场前期一直担心房地产投资周期的变盘,而3月新开工的大幅下滑验证了这一担忧。从环比看,工业数据弱于季节性,这一点也证实了仍旧偏弱的中游数据。
当然,也不能说中国经济就一片灰暗。从固定资产投资数据来看,制造业投资的环比应该尚可;而且我们知道3月是从下旬开始中游情况有所好转的,全月数据未必能完全反映趋势。一切还需再看。但短期内宏观面的重估将是事实。
一季度数据只反映过去。我们估计在补库存效应下,二季度会环比转好,尽管斜率不会太陡峭。在通胀偏低,经济数据不稳的情况下,货币政策仍将保持中性。
--上海证券宏观分析师 胡月晓:
还好,不算太弱,“中间高、两头低”是市场对今年经济增速的普遍认识。2013年一季度受当期环境问题冲击,经济活动受到不少压制。比如针对连续出现的空气污染现象,上海环保部门的应急减排预案是--要求燃煤电厂改用优质煤,石化、化工等行业严格控制生产装置开停车、检维修作业。因此,一季度经济增速或下降。同样,过去牺牲环境求增长的做法在未来将被大力扭转,经济快速反弹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在全球经济都将触底走稳情况下,中国经济未来走势亦将稳中略升。
经济弱复苏的格局不改变,我们原先还预计是7.5%,说明比我们想的要好一点。未来在投资拉动下将略有反弹,短期的经济增长动力还是看投资。
本届政府对经济发展界定是打造“升级版”经济,说明未来总需求扩张政策不会是重点。
未来不必太在意速度,要看政府是否能在“释放改革红利”的转型推进方面有进展,具体说来就是国企改革、资源管理体制(表现为要素价格改革)、利率市场化、投融资管理体制、民资开放等方面能否有实质进展。
**相关背景**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表示,当前世界经济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虽然现在中国经济形势总体看是稳定的,但又相当复杂,经济增长的基础并不十分牢固;要提高宏观经济走势预见性,在站稳脚跟的基础上要着眼升级,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依靠制度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统计局已于上周公布3月通胀数据,其中3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1.9%;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7%,远低于2月的同比涨幅6%,是拉动当月CPI回落的主要力量。
--世界银行下调对东亚发展中经济体2013年经济增长预测,从7.9%下调至7.8%,把对中国2013年经济增长预测下调0.1个百分点至8.3%。
--中国人民银行上周四公布数据显示,3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5.7%,高于路透调查中值14.6%;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06万亿元,亦高于路透调查中值8,500亿元。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论坛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健康发展势头,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将持续扩大,对外投资也将大幅增加。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