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quest ,  welcome  |  

中国应有“反恐”这根弦

24/04/2013 |环球时报社评

加拿大警方22日宣布破获一起“大规模恐怖袭击阴谋案”,两名被捕嫌疑人准备袭击从多伦多驶往纽约的客运列车。此外,法国驻利比亚大使馆23日遭遇汽车炸弹袭击,致两名使馆保卫人员受伤。这些事与波士顿恐怖爆炸案一起,让人们听到恐怖主义仍在世界行动的“咚咚”脚步声。
  报道外部世界、尤其是西方发生的恐怖主义事件时,我们很容易有一种遥远感。其实这是错觉。中国新疆发生的那些暴力恐怖事件,虽然与波士顿爆炸案的深层原因并不相同,但谁也不能保证中国内地城市今后不会遭到恐怖主义袭击
  总体看,中国社会层面对恐怖主义的警觉不太高,大的原因是中国对外没有结美国同阿拉伯世界那样的仇,中国不是国际恐怖主义的主要袭击目标。中国人的心理放松很难说好或不好,它有助于中国的社会祥和,但如果有恐怖组织或个体真瞄准中国内地城市,他们有可能更容易得手。
随着中国在国际上蹚的水越来越深,中国的国际战略环境不太可能再像过去那样单纯。中国的大都市纷纷繁荣起来,面对袭击则平添了过去没有的脆弱。多元化及民主的发展使得所有人的自由行动空间都扩大了,而且互联网把少数人甚至个人制造事端的影响力推向极致。这些都对恐怖主义具有吸引力。
  中国舆论看国家推行各种“实名制”的角度几乎完全是它们同自由、民主的关系,很少有人在这种时候会考虑社会的安全问题。对于新疆打击暴力恐怖活动,互联网上也会有一些人跟从西方的调子谈论所谓“民族问题”
  世界各国对恐怖主义的定义不太一致,往往同它们的国内政治及地缘政治关切有关。而且恐怖主义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变异,新疆暴力恐怖活动的形态也会变异。但世界上的恐怖分子是相互启发、声势呼应的关系。他们带来的伤害也极其相似:制造了杀戮,冲击了社会。
  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一些专业性力量在默默做着与大城市反恐有关的事情,但他们的“担忧”外界很少知晓。除了专业必需的保密,政府大概还不希望那些行当里的特殊警惕惊扰社会。
  这是善意,总体说不上错。但中国公众与西方人相比,受到的“精神呵护”还是过多了。至少应当有人在恰当的时间和场合告诉公众,恐怖主义与我们并非毫不相干,我们的头脑里应当有“反恐”这根弦。
  中国需继续加强爆炸物及各种危险品的管理,人口管理的基础信息建设要随着人员的自由流动不断改进。我们应致力于做到,一旦有危险人物携带危险品出现在他不该出现的场合,能被及时察觉,并迅速带来防范性反应。
  有反恐意识和没反恐意识的公众群体是不一样的,他们对社会环境的认识,以及对社会管理的理解角度都会有差异。中国的城市今天安全,不意味着它们永远安全。防患于未然,这是现代社会不应省略的成本。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